眉尾眼尾下垂怎麼辦?三大手術(提眉手術、眉切手術、雙眼皮手術) 教你如何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!

手術如何選擇 眉尾/眼尾下垂

眉眼尾下垂不僅容易顯老,在視覺上看起來也略顯疲憊,外加現代人長時間使用手機,相比以往也更容易產生下垂的狀況。因此許多人在尋求手術矯正時,第一時間總是想到雙眼皮手術,但因為眉眼尾下垂很多時候都是眉毛、額頭、太陽穴(顳部)軟組織的老化所引起的,若此時單單只靠雙眼皮手術,切除眼睛和眉毛之間的皮膚之後,因爲張力問題,可能會導致眉毛更為下垂,沒辦法達到理想的外觀。

因此,今日就帶你認識眉尾眼尾下垂,有哪三大手術可以矯正,並且有足夠正確的手術認知後,能讓自己找到最適合的治療方式,並與醫師共同討論,來達到理想的改善成效。

內視鏡拉皮手術VS雙眼皮手術,該做哪一種?

針對眉眼尾下垂困擾,主要有內視鏡拉皮手術、雙眼皮手術兩種改善方式,最簡單的判斷方法通常會以「眉毛的高度」來做選擇:

眉毛位置太高

不適合用提眉改善眼尾下垂,眉毛可能在提眉手術後變得太高,出現驚訝感。

眉毛位置太低

位置低或是有眉壓眼的狀況,可以先做提眉手術,之後再決定是否輔助以雙眼皮手術來達到完美。

眉毛位置高度正常

可直接做雙眼皮手術提升、但是也需要推估一下,是不是雙眼皮切皮之後,可能會造成眉毛在術後下壓。

然而許多人不見得願意接受內視鏡拉皮手術,此時醫師被迫只能單單使用雙眼皮手術來修正下垂問題時,就必須深入了解雙眼皮手術可以帶來的效益以及可能的缺點、最常見的就是術後”眉壓眼問題”。

該如何判斷雙眼皮手術對於眉眼尾下垂的處理呢?

在判定完眉毛高還是眉毛低,確定是眉毛高就不可能做內視鏡拉皮手術,或者眉毛低者無論如何都不願意接受內視鏡拉皮手術,此時我們便會進一步評估,再不做提眉的狀況下,光是靠雙眼皮手術可能可以達到的效果和不能改善的部分。以專業的角度來說明的話,主要是要分析,病人的狀況究竟是上唇(摺線上眼皮)還是下唇(摺線下眼皮)的問題

上唇(摺線上眼皮)

簡單來說,如果要是眉眼之間皮膚量比較多的問題造成的下垂,那麼會是〝上唇〞需要做多點調整,換句話說,雙眼皮手術的設計上,包括了修剪多餘皮膚的部分,就是去皮的意思。

下唇(摺線下眼皮)

若是雙眼皮固定鬆脫造成的下垂問題,就是針對〝下唇〞固定情況來調整。

然而針對眼尾下垂的雙眼皮手術,往往無可避免的會造成術後眼皮肥厚,或是眉壓眼的問題,在病人不接受傳統提眉或是内視鏡提眉的狀況下,或許“眉切”手術,也可以考慮。

接下來我們説説,在提眉手術和雙眼皮手術之外的第三種解決眉眼尾下垂的手術 – 「眉切開手術」,它是一種介於內視鏡拉皮手術和雙眼皮手術之間的折衷方案,不僅可以改善眉下厚重垂墜的皮膚,也可以有部分拉皮的效果,非常適合不喜歡大傷口又想要恢復期快的人。

眉切開拉提手術有哪些方式來改善眉眼尾下垂?

大致上有幾種做法:眉下切開,眉尾切開,眉上切開這三種做法:

1. 眉下切口

在眉毛下做一個切口,小範圍的剝離把雙眼皮摺線上的皮膚往上拉,無法紋眉改變眉尾型狀。

2. 眉尾切眉

把眉毛後段一小部分的皮膚修掉,適合眉尾下垂想改變眉型的客人,之後可利用紋眉改變眉型。

眼尾下垂的客人如果不想做內視鏡拉皮大手術,就可以選擇眉下拉提手術,不僅可以改善眉下厚重垂墜的皮膚,也可以有拉皮的效果。不過當然內視鏡拉皮手術的效果才是非常漂亮的!

3. 眉上切開

相對於眉下切開,眉上切開對於眉毛的拉提效果更明顯,對眉毛形態的影響也比較大,如果同時要改變眉毛高低、弧度等等問題則可以考慮。

眼尾下垂的客人如果不想做內視鏡拉皮大手術,就可以選擇眉下拉提手術,不僅可以改善眉下厚重垂墜的皮膚,也可以有拉皮的效果。不過當然內視鏡拉皮手術的效果才是非常漂亮的!

眉下切開拉提手術要注意的事

一般想解決眼尾下垂的人,都會要求把雙眼皮的皮多切一點,但是眼尾切皮眉毛會掉下來,造成下垂的情況,雖然眼尾有上揚效果,但皮會變得厚厚的,這就是直接切眼皮的缺點。

因此,如果皮比較厚,做眉下切皮依然會有眉毛下垂的問題,所以最好的方法是拉皮,除非眉毛本身很高,讓它下來就是好的狀況,不過最終還是要評估病人的整體狀況而定。

相信看到這裡的你,一定清楚的了解了眉眼尾下垂三大手術,這不僅僅避免了術後不滿意所衍生的問題,還能使自己更清楚知道該如何選擇適合自身狀況的手術,並且能更好地與專業醫師討論出最佳的治療方式。

術後疤痕問題

很多人會擔心術後會不會留疤?別擔心,依目前的技術作法,幾乎可以不見疤痕、不明顯。

  • 以上照片均由病患本人同意授權使用
  • 注意事項:特殊病史、高血壓、心臟病史、懷孕、嚴重糖尿病、療程期間有懷孕計畫、肝腎功能受損、免疫系統異常等,或其他經醫師判斷不適合此療程者。

提醒您

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醫療風險,本文案例與內容僅供參考,並非每個人都適合,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溝通而定,建議術前與執刀醫師多加討論評估,對手術結果應能有合理期待。醫病雙方應能盡可能保持良好互動,以確保治療能有最佳效果,也避免術後『醫療糾紛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