東方美學診所

內視鏡中上臉提升手術:直接讓人年輕10歲

現今有許多厲害的手機照相APP和修圖軟體,能抹去臉部不滿意的小瑕疵,但是不管這些科技再怎麼強大,歲月的痕跡會越來越猖狂,總有無法遮掩的一天。

而老化的表現在臉上通常都是全面性的,不只法令紋、抬頭紋,也會有眼皮及眉眼下垂等「中上臉」問題,偏偏雙眼又是最容易被注意到的地方,就會顯得特別蒼老、沒精神,給人的印象也會大扣分。不過,這些困擾是可以透過「內視鏡隱痕拉皮(面部提升)」一併改善的!

內視鏡拉皮(面部提升)手術其實不只有皮膚老化、鬆弛才可以做,擁有先天性問題的年輕人也可以透過此種方式來改善。今天就針對「中臉、「上臉」老化問題,一起來看看用內視鏡拉皮(面部提升)要如何做?傷口在哪?以及一些常見問題,讓大家一次瞭解。

臉部拉皮分成4部分

在瞭解拉皮手術之前,我們要先知道臉部分成三部分,分別為上臉、中臉、下臉以及頸部,因此必須先知道你的困擾究竟是屬於哪一部分?

  • 上臉

臉部上約1/3處,前額至眼上緣區域。(提眉、前額拉皮、改善眼尾下垂)

  • 中臉

因鼻根部皺鼻肌的過度活動而形成。

  • 下臉

嘴角以下可延伸至頸部。(下頜線緊緻、嘴邊肉下垂拉提、改善木偶紋)

  • 頸部

目標就是改善頸部的鬆弛,火鷄脖子,頸紋等。

雖然人的臉部分上、中、下,還有頸部四個區域,還是會有重疊的部分,所以在實際在操作上,可能會有單純上臉(提眉、前額拉),或是中上臉(上臉+中臉)、中下臉(中臉+下臉)、下臉+頸部,的這種跨區域作法。

由於內視鏡下臉和頸部拉提手術的操作方式,跟上臉和中臉不太一樣,因此必須先知道你的困擾究竟是屬於哪一部分?這篇就先講上臉以及中臉部。

什麼是内視鏡中上面部提升手術?

内視鏡拉皮是一種微創面部提升術,不僅能去除皺紋,更能對皮下多層組織進行提緊,包括脂肪層、還有筋膜層;將鬆垮組織「復位」,而不是只有切除皮膚,達到真正的面部年輕化。

由於皮膚本身有彈性,數日後會自行恢復平整,所以不必擔心手術效果以及引起皮膚堆積。


以下針對上臉,還有中臉分開描述。

內視鏡「上臉」面部提升手術

(包含拉前額、眉毛提升兩個手術目標)

前額拉皮手術

主要是在髮際線處開幾個小傷口(約1~2公分),利用高清的內視鏡攝影鏡頭,只需這幾個小傷口就能深入前額或中臉做到剝撥離,再將下垂的軟組織向上拉後固定。

前額拉皮 手術優點

  1. 整體性拉提前額讓額頭看起來更為飽滿。
  2. 提眉。
  3. 改善抬頭紋。
  4. 改善皺眉紋。
  5. 提上眼皮,尤其是眼尾下垂嚴重者。
  6. 針對原本上眼皮眼尾嚴重下垂、壓眉、眉眼間距窄的人,前額拉皮(面部提升)是首選,優於雙眼皮手術。因為這類型眼皮下垂的人若選擇雙眼皮手術,術後往往眉眼間距更靠近、更窄,並非是最佳的結果,且前額拉皮修復期比雙眼皮手術短非常多;雙眼皮手術一般約需3個月的修復期,而前額拉皮(面部提升)頂多約1~2周。

上拉的軟組織固定可用縫線縫合或是五爪釘、八爪釘。

如果是中上臉拉皮(面部提升),主要是用五爪釘固定,為可吸收性的材質,約在手術後的9個月~兩年被人體吸收,不用擔心有異物殘留。五爪勾吸收後,由於組織已全面性的黏合,所以拉提的效果持續,不會因為吸收而消失。

提眉手術

依據訴求不同,額拉的位置或眉毛到型態也能控制,可以分為眼尾眉尾的拉提、眉頭的提眉,或是全額拉皮(面部提升),因此除了額頭的緊緻,從眼整形角度來看內視鏡提眉手術,還能做眉型的調整,改善下方鬆垮的眼皮。

提眉手術優點

  1. 緊緻額頭皮膚,減少抬頭紋 ,且能使前額看起來更飽滿。
  2. 提眉能改善眉壓眼,增加眉眼距離,不過原內雙雙眼皮的人也可能因此變成外雙。
  3. 改變眉型,原眉頭較低者因為拉高眉頭後,可以改善愁眉感,增加無辜感;原眉尾眼尾下垂者,提高眉尾後可使外觀看起來更有精神。
  4. 調整高低眉,以及高低眉造成的大小眼現象。

內視鏡「中臉」提升手術

中臉拉皮(面部提升)注重在下垂的眼下組織,例如臥蠶的老化、印第安紋加深、蘋果肌下垂、以及衍生的法令紋問題等,可以改善蘋果肌下垂,恢復臉部輪廓,讓面部變得更加立體;拉提臥蠶位,讓眼下肌肉緊實,解決眼袋問題;改善法令紋,讓面部紋路更加自然;拉提下顎輪廓,讓臉部看起來更加年輕。

目標和優勢

  • 蘋果肌中心點復位到年輕時的位置,視覺上會比較飽滿,法令紋也因此改善,以往扁平的中面部變得立體、緊致。
  • 嘴角下垂、木偶紋、下頜緣模糊等衰老現象消失,輪廓線更加清晰明顯,不再被鬆垮的組織覆蓋。
  • 内視鏡中臉部拉皮(面部提升),通常會聯合内視鏡前額拉皮或提眉手術一起,因為這兩個手術的手術切口也有重疊,所以上臉、中臉一起做,也可以達到最好的效果。
  • 改善側面部位(從耳朵到太陽穴之間)的緊緻度:雖然我們自己在照鏡子時不太會注意到,但是這個部位從旁人的角度來看是很明顯的。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跟病人解說時,會特別強調這個部位的重要性,讓病人了解這也是需要改善的重要區域之一。

內視鏡中臉拉皮3種手術路徑

1. 太陽穴路徑

(內視鏡最常使用的手術路徑)

經由太陽穴的頭皮切開,過去是用大傷口作,現在多半改用內視鏡拉皮(面部提升)了。由太陽穴附近頭皮來拉皮(面部提升),好處當然就是外部沒有明顯的傷口,但從太陽穴來施力,對於法令紋來説還是距離太遙遠了,可能效果有限。

優點
  • 無明顯外部疤痕(固定點在髮線後)
  • 可同時進行上臉部拉提
  • 因為同樣使用內視鏡,上臉和中臉可以一起拉提
  • 效果非常自然
  • 上臉與中臉拉提效果相輔相成
缺點
  • 從太陽穴到法令紋距離太遠
  • 拉提效果可能受限
  • 技術仍在持續改進中
  • 固定點必須在髮線後,使得到法令紋的距離更遠

2. 眼下切口路徑

(目前也開始使用內視鏡作為手術輔助,一般常見與眼袋手術合併)

經由下眼皮外開的方式,同時拉皮中面部以及處理眼袋問題。這個路徑可以選擇使用或不使用內視鏡,但以目前作法來說,比較傾向使用內視鏡,操作起來更合理,可以安全剝離的範圍更大,成果更明顯。

  • 距離很近,手術位置接近目標區域
  • 拉力最充分且直接
  • 拉提方向理想(直上方向,向外上方接近垂直線)
  • 切口位於法令紋上方
  • 可同時處理眼袋和淚溝問題
適合條件
  • 需要病人有眼袋問題
  • 必須是外開式眼袋手術
    1. 因為內開式眼袋手術的拉提量非常有限
    2. 如果病人不願意接受外開手術,這個路徑就不適合
注意事項
  • 需要病人同意外開眼袋手術
  • 有外部切口,需考慮疤痕問題
  • 如果只需內開式眼袋手術,則不建議此路徑

通常會這樣建議:「既然這一刀已經要下去了,不如我們好好把它完成。」也就是說,在處理眼袋和淚溝問題的同時,可以往下多走一段,把蘋果肌一起拉起來,讓手術效果更完整。

這個手術路徑的使用時機非常明確:當病人本身就需要做外開式眼袋手術時,就可以討論是否要同時進行中臉拉提。這樣的組合可以讓手術效果更好,也更有效率。

3. 耳前路徑

(可以合併傳統手術方式以及內視鏡手術)

經耳前切開式中下臉拉皮手術,是以一個較長的路徑,去拉提法令紋上方的皮膚筋膜。

一般來說,這種手術方式的深度比較深,所以如果使用內視鏡輔助的話。傷害到面神經的機會可以降到最低。至於傳統耳前的皮膚切口,或許距離法令紋來説近一點,但拉力基本上是比較向外的,不是我們希望的向外上方,所以也不太可行。

優點

位置靠近蘋果肌,可同時進行中下臉拉提

缺點
  • 因為中面部跟耳前剛好在同一水平線上
  • 拉提方向偏向水平,容易導致臉部變寬
  • 雖然距離法令紋較近,但拉力方向不是理想的外上方
  • 手術需要較長的外部切口
適用對象

臉部本身非常瘦者

沒有一個方式是十全十美的,所以很多時候都要合併多重方式,才會有比較好的手術效果。

每種路徑都有它的適用情況,我們不會特別偏向推薦哪一種。需要考慮的因素包括:

  1. 患者的具體問題(如是否需要處理眼袋)
  2. 患者能接受的手術方式(如是否願意接受外開手術)
  3. 患者的臉型特點
  4. 對效果的期待
  5. 可能的併發症

最重要的是要把這些選擇和可能的效果都跟病人講清楚,讓他們可以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;跟醫師詳細討論各種選項,才能確保達到目標。

中面部提升手術的優點

  1. 蘋果肌中心點復位到年輕時的位置,視覺上會比較飽滿,法令紋也因此改善,以往扁平的中面部變得立體、緊致。
  2. 嘴角下垂、木偶紋、下頜緣模糊等衰老現象消失,輪廓線更加清晰明顯,不再被鬆垮的組織覆蓋。
  3. 内視鏡中臉部拉皮(面部提升),通常會聯合内視鏡前額拉皮(面部提升)或提眉手術一起,因為這兩個手術的手術切口也有重疊,所以上臉、中臉一起做,也可以達到最好的效果。

拉皮主要後遺症

拉皮(面部提升)手術是不少年老的人最終會選擇的抗老手術之一,一次性大幅度的提拉面容,達到皮膚緊緻與顏面拉提的視覺效果,但是拉皮手術的風險高是不少人膽怯的原因之一,且手術過程所需要注意的環節更多,因此在進行手術前,一定要先知道有哪些後遺症,且術前與醫師妥善諮詢,才能大大降低悲劇發生。以下是拉皮後遺症最主要三大因素:

  1. 雙眼閉起時,無法完全閉合上,有眼白外露現象。
  2. 雙眼皮折線消失。
  3. 眉毛過高,造成表情呈現驚恐狀態。

本案例為拉皮拉過頭導致眉毛過高,予以降眉手術改善。

一樣是採內視鏡拉皮(面部提升)手術,與一般拉皮手術不同的是,普遍都是將眉毛拉高,以達到年輕的外觀,但這個案例剛剛好與普遍不同,而是將原本已經拉皮過的深層肌膚放鬆,來達到降眉的效果;雖然說是將深層肌膚放鬆,但是並沒有造成肌膚鬆弛或皺紋增加等現象。

常見問題

提醒您

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醫療風險,本文案例與內容僅供參考,並非每個人都適合,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溝通而定,建議術前與執刀醫師多加討論評估,對手術結果應能有合理期待。醫病雙方應能盡可能保持良好互動,以確保治療能有最佳效果,也避免術後『醫療糾紛』。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