惱人淚溝怎麼消除?答:眼袋手術合併處理

眼袋手術 淚溝問題

臉部是我們的第一門面,有眼袋的人總會給人特別疲憊的感覺,若再加上淚溝更糟,看上去就會比實際年齡大個5~10歲!其實會有眼袋和淚溝不只與老化有關,現代人手機、3C產品不離身,有些上班族甚至必須整天盯著電腦,或經常過著熬夜加班的日子,眼周肌膚老化快速。

這時,許多人就會為了追求美,單純只尋求眼袋手術來讓自己看起來年輕些,而往往會忽視淚溝問題,因此經常在手術後抱怨有凹陷,或是覺得眼袋沒有完全移除乾淨。其實這就是只處理了眼袋而忽略淚溝的後果,等於眼周問題只解決了一半而已。現在就來告訴大家幾個淚溝處理的方法,既然都來做醫美了,當然要做到完美,讓你的眼睛恢復炯炯有神!

淚溝位置?和眼袋的區別?

常常會聽到人家說「眼袋很大」、「眼袋很深」,相信大部分的人對眼袋一詞不陌生,但卻對淚溝卻不太了解,以下就來簡單解釋一下眼袋與淚溝的區別。

眼袋

比較容易處理的眼袋是笑起來比較不明顯,更困難的眼袋是笑起來變得更明顯、變大;有時候還會往上跟臥蠶混在一起,造成一個龐大臥蠶的形態,看起來很不自然。

淚溝

比較好處理的是凹陷性的淚溝,笑起來比較不明顯, 肌肉型的淚溝是困難處理的,笑起來會變得更厲害。

臥蠶

這個是大家希望有的(美女帥哥的特徵之一),笑起來的時候會變得立體(往前突出),它不是變得很寬,而是立體局部存在。

為什麼有淚溝?

淚溝可分為「先天型」和「後天型」,先天可能是脂肪肥厚,後天則是年紀變大、熬夜、過度用眼等等,而形成的原因主要可分為以下三種:

  • 韌帶型

剛剛有說到,從眼下延伸到鼻側的凹陷淚溝,就是所謂的韌帶,要真正消除,有時候這個韌帶是不得不放鬆的,手術的方式就是將這條韌帶做完全的截斷,然後用脂肪將截斷的凹陷位置撐起來,避免凹陷又再復發。

  • 眼袋型

當眼下包覆脂肪的筋膜老化鬆弛,使眼窩脂肪垮出來形成眼袋凸出,而韌帶依舊緊緊連接著眼眶骨,這條淚溝就更加明顯,換句話說,就是說眼袋凸起越大,你的淚溝陰影就會看起來越深。

  • 鬆弛型

當年紀越大,膠原蛋白流失,皮膚支撐力不再,我們的臉部就會鬆垮往下滑,進而導致淚溝更加明顯,整個臉就會越顯老態。

能夠一併改善眼袋及淚溝的手術方式

淚溝的問題可大可小,有些淚溝嚴重人甚至可延伸到臉頰,形成印地安紋,也稱為貓咪紋

究竟該用什麼樣的手術才能改善,其實淚溝治療的方式非常直觀,如果是因爲往底層的拉力太強、淚溝韌帶太緊,那就做淚溝韌帶截斷手術來使其達到放鬆的作用;如果是膠原蛋白、脂肪流失,那就填充一下,使用自體脂肪補淚溝方式,或是一些膠原蛋白增生劑。以下三種手術方式,讓大家更清楚了解:

眼袋移位手術(眼窩脂肪轉位手術)

此種方式是在眼袋脂肪不切除的情況下,將淚溝韌帶剝離,直接移到淚溝韌帶下撐起凹陷來填平淚溝,且黑眼圈問題也能因此獲得改善。

這時候可能有許多人會問,如果眼袋不大,淚溝卻很明顯,也可以做這個手術嗎?會不會眼窩脂肪不夠? 其實大部分的狀況下還是可以的,只要過去不曾做過「抽眼袋」手術,眼窩脂肪量足夠,就能將眼窩脂肪轉位填補淚溝。

  • 優點:適用於較深的淚溝。
  • 缺點:恢復期較久、無法處理蘋果肌問題。

眼袋切除手術+自體脂肪填充

在淚溝沒那麽深的狀況下,眼窩脂肪有限、操作轉移不容易,若是做剛剛第一項的手術只能填補到淚溝,蘋果肌的部分還是會凹陷,所以這時候我們就會需要一些外部的容積來輔助。

也就是說,從身體其他地方抽一點脂肪,來補淚溝加上蘋果肌,如此一來,笑起來時蘋果肌較立體、不會平平扁扁,同時也能補到臉部其他凹陷部位,可以是一舉多得。

  • 優點:恢復期非常短。
  • 缺點:沒辦法處理較深的淚溝。

眼袋移位手術+自體脂肪填充

前述說的兩種手術方式都有其優缺點,如果是單純眼袋轉位手術,就無法填補到蘋果肌,如果不脂肪轉位,比較深的淚溝韌帶可能無法完全消失。那到底該怎辦?

這時候可以考慮合併兩者,既能處理淚溝韌帶做脂肪轉位,又能以自體脂肪填補加強蘋果肌,等於是將前兩者的優點合併,眼袋、淚溝、蘋果肌問題一併解決。

3種手術方式如何選擇?

  1. 如果笑起來眼袋變小、淚溝變小,就可考慮眼袋直接切除,加上淚溝填充自體脂肪或是針劑,會是安全的選擇。
  2. 如果笑起來眼袋變明顯、淚溝變深,那淚溝韌帶截斷加上眼窩脂肪轉移填補淚溝,可能就變得是必要的了。

總之,眼袋手術如果做得好,就算是一項CP值很高的手術,它可以同時改善多項問題,不過除了以上方法,還有內開法手術能選擇,這種方式不會留下手術痕跡,也不怕留疤!

  • 以上照片均由病患本人同意授權使用
  • 注意事項:特殊病史、高血壓、心臟病史、懷孕、嚴重糖尿病、療程期間有懷孕計畫、肝腎功能受損、免疫系統異常等,或其他經醫師判斷不適合此療程者。

提醒您

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醫療風險,本文案例與內容僅供參考,並非每個人都適合,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溝通而定,建議術前與執刀醫師多加討論評估,對手術結果應能有合理期待。醫病雙方應能盡可能保持良好互動,以確保治療能有最佳效果,也避免術後『醫療糾紛』。